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當前位置:首頁> 觀點與評論>農業

服貿一條龍式協議 將衝垮我國農業根基

2013-08-02

服貿一條龍式協議 將衝垮我國農業根基

吳明敏(開南大學行銷系榮譽講座教授)

 

2013731日,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第2次臨時會「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公聽會書面意見。

 

面對來自民間的質疑,政府一再強調「ECFA服務貿易協議對我農業並無影響,並未觸及引進藍領勞工議題」,此一說法,不啻自欺欺人,難以令人信服,官方委託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經濟影響評估報告」,對農業部門的衝擊,幾近隻字未提,令人不禁疑惑:三百萬農民的生計與不同農產品運銷階段相關業者,可能受到的傷害,何曾放在政府高層的心上。

服務貿易協議,依現有內容執行,究竟對我國畜牧業、農產品批發、倉儲、運輸、零售以及經銷、餐飲業會帶來何種衝擊?其範圍與程度,應該進行較為接近事實的短中長期評估,並據以擬定政策取捨及研提減緩衝擊的配套措施,才是正確作為,要人民全盤接受實不足取。

 

開放畜牧業之顧問服務業 令人費解

現實的情況是:我國畜牧業資金充裕,沒有引進中資的迫切必要性。中國畜牧業的疾病防治等技術均不如我國,何須引進中國人來台擔任顧問?除了更方便技術移轉以及部分中國「專家」將成「藍領勞工」之外,令人費解的是,我國的獸醫師等均須相關證照,中國「專家」卻是不限取得專門職業證照者,道理為何?

    近者,我國大多數農漁牧產業的優良品種和技術早已西進,未來輸台農漁牧產品,尤其來自「海西經濟特區(具地理位置接近性)」的「傾銷物」,挾其低生產成本優勢,加上物流、產銷、乃至於終端餐飲銷售的「一條龍式」運作模式,對我農業不會有影響,實在難以置信。事實上,這種把中國業者利益包裹得滴水不漏的「一條龍模式」,在陸客來台的產業鏈,已經見到不忍卒睹的慘況,放在農漁牧相關產業,造成的傷害將百倍於旅遊業。

 

改變農產品的批發和零售市場結構 衝擊人民工作權及生存權

猶有過之者,服務貿易協議中,執政當局同意引進大賣場、物流倉庫和運輸服務業,這個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將改變我國農產品批發階段的市場結構,逐次取代現有果菜、肉品、漁產品和花卉等140多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連帶會波及市場經營主體和其職工,以及農漁民、產銷班、農業合作社場和農會等市場供應人;零批商和零售商等市場承銷人的工作權、生存權。

表面上,服務貿易協議並沒有開放農產品市場交易法所稱之農產品批發市場,然而,這又是一個「形式保留,實質開放」的偷樑換柱之計,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

 

中資被允許來台,從事批發、零售、經銷和餐飲業,必然帶動來自中國農產品進口量的成長,就好比好市多(Costco)賣場,許多產品來自於美國,更遑論我們可以合理推論中國業者背後有政策的指導與統合。如此一來,對運輸、倉儲等物流業者、零售業者,尤其是傳統市場攤商以及餐飲業者,將帶來災難性的毀滅。

 

持股比例低於50%不會操控市場運作 似是而非

此外,政府主張「倉儲服務業,投資總持股比例須低於50%,不具控制力。」這種說詞,似是而非。我國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改制為公司之後,官股(中央或地方)比例也是不過半,實質運作上,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等關鍵職位,政府具決定性實權。持股比例雖然不過半,透過「合縱連橫」,很容易過半,操控市場運作。

配合服貿協議之簽定,政府也同步積極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其內將成立「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政府宣稱「中心的原料,來自全球供應,不以大陸農產品為限,…區內加工,全數外銷。」未來,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的原料,絕大部分會來自中國等開發中國家,如此施政,等同於以國家的資源、人民納稅的錢,支持國外農民、支持貿易商和加工業者。這種「拚經濟引擎」,對台灣農民及台灣農產品的出路,有何好處?

 

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 無助確保農民和消費者權益

更應關切者,中心的原料,若有來自國外動植物疫區、不符合檢疫規定的農產品有可能進入中心,在打開貨櫃的同時,有害昆蟲一旦飛離;或者在清洗的過程,動植物疫病也有可能隨廢水散播,使我國成為動植物疫病的疫區,將嚴重斲傷我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來自開發中國家的農產品原料,加工後以MIT品牌外銷,也會貶低MIT的品牌價值。政府表示將執行「結合契作國產原料」和「區內加工,全數外銷」,但實務上,「結合契作國產原料」,加工業者不會買單;「區內加工,全數外銷」,也非正確施政作為。

治本之道,應該是「百分之百國產原料加工」和「銷售國內外市場」,否則我國的農地和勞力等生產資源,將難以充分利用,更無助於生態環境改善及碳足跡的減少。

 

馬英九自毀邁向「無毒農業島」承諾

另一個影響層面更大的隱憂是對國人健康的傷害。來自中國的農產品,由於田間作業和邊境管理等,難以有效監管,兼以偽劣黑心食品盛行,政府根本無力把關,未來預期食品不安全事件將更難以防患。

回顧過去,口蹄疫、SARS、雞禽流感、毒奶等,均源自中國,殷鑑不遠。近期,狂犬病的病毒株,根據病毒基因序列比對,和中國的病毒株最接近。堅持「農產品運銷中心原料,來自國外」的施政作為,馬總統要「把台灣帶向無毒農業島」的承諾,恐將遙遙無期。

 

誠實面對,才能贏得人民支持 

過去5年,台灣農業的施政績效,明顯向下沉淪(註一)。經由國共論壇和江陳會,我國的農業優質品種和技術,早已大量西進,加上中國「台灣農民創業園」等生產基地、「大三通」、「海西經濟特區」的佈局以及我國「自由經濟示範區-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的推動,若服貿協議內容未做謹慎檢討,極其可能對農民權益、食品安全、批發和零售等市場階段相關從業人員,帶來根本的傷害。

迴避問題,報喜不報憂,不是負責任的執政作為。誠實面對,才能贏得人民支持,口口聲聲強調「服務貿易協議對我農業並無影響,並未觸及引進藍領勞工議題」,我不相信。

 

註一:吳明敏,「檢視馬政府農業施政成績單:讓數據與事實說話」,迷航--2008~2012台灣農業議題追索(台灣農業沉淪紀實),開南大學出版社,20136月,第2-39頁。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