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當前位置:首頁> 觀點與評論>國防

從日本「安倍政權之防衛構想」再思台灣國防戰略與政策的重整

2013-02-06

蔡明憲(前國防部長)

 

壹、安倍政權之防衛構想

一、日前,前日本資深防衛大臣久間章生(Fumio Kyuma) 訪台,並就「安倍政權之防衛構想」發表演說。其中涉及安倍新政府將調整日本「防衛計畫大綱」及「中期(5年期間)防衛力整備計畫」。另計劃修憲促成日本參予「集團的自衛權」,並擴大美日安保協識之內容與行動準則,強化美日同盟,確保日本「周邊事態」及亞太區域的和平安全。

二、他在演講中,也分析中國當前軍力的急遽擴張,其國防預算急速年年成長,中國艦艇及潛艦經常航行於日本西南各島之間,進出太平洋;其空軍戰力也增加第四代之戰鬥機,這使日本不得不高度關心中國軍備擴張之動機及其目的,並迫使日本重新思考並建構危急因應之道。但久間先生認為中、日之間,應重啟對話,交換意見,避免衝突。

三、久間先生談及釣魚台(尖閣群島)之爭議。他認為台灣、日本及中國對此立場相異,如有衝突之發生,對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利益。因此,他認為如何取得平衡,相互取得實際上之利益,方為上策,如台、日之間就漁業問題進行協議,以相互取得利益可使事態平靜。

四、最後,他認為,在亞太區域安全的合作上,日本願在預算上,功能上共同分担,盡日本最大的能力,以確保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貳、美日安保戰略與政策的修訂

一、面對中國軍力的急遽崛起,及對東海、南海的衝突挑釁,對美日安保聯盟已產生重大的挑戰。美國歐巴馬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內(2013~2016),勢必加速已進行中的重返亞太的「軍事平衡」戰略;一面擴大美國與日、韓、澳、越、泰、菲、新、印尼、印度及台灣等亞太國家的雙邊軍事與安全合作,另按計畫於2020年前調整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及海外打擊軍力移往亞太區域,並強化美軍快速機動及投射的能量,以確保亞太的和平穩定。

二、日本未來防衛政策的修訂

        日本安倍首相的自民黨政府在2012年底國會改選前,曾揭櫫「為守護日本,對於持續性減少之自衛隊之人員,裝備及預算,將予擴充」之公約。

        據久間先生透露,安倍內閣已要求防衛省再提出2013年度預算要求,確實比2012年度預算增加。另修正「防衛大綱」及「中期防衛整備計劃」,是「著眼於促使日本防衛力之近代化,提高應變能力」;「也意味著日本為亞太地區安全確保,落實應為分担之承擔與責任」。

        久間先生亦表示,可預見日本未來幾年內防衛省預算之重點,將置於戰鬥機、飛彈及直接「噴火」兵器之整備;其防衛政策,即是「能動、打造、維持有效能的自衛隊」。

三、日本試圖參予區域「集團的自衛權」

        日本目前之憲法並無「集團的自衛權」,也無「個別的自衛權」之規定。日本在戰後累積之憲法解釋,則是「不得行使集團的自衛權」。但久間先生認為「國家之防衛,並無法以一國為之」。例如,防禦美軍之行為,也是日本防衛之必要最小限度。因此,久間先生透露,安倍首相有再度讓日本有識之士,檢討日本參予區域「集團的自衛權」的四種導向方針:

() 在公海上航行的美國軍艦之防護

() 攔截可能朝向攻擊美國之彈道飛彈

() 國際性和平活動中武器之使用

() 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PKO)之國家給予後方支援

四、美日安保同盟之強化

        面對中國解放軍艦隊在東海及西南各島間航行的挑釁,以及北韓飛彈試射的威脅,安倍首相將強化日本防衛能量與運用之改善外,他設定之首要戰略目標是致力於美、日同盟的提昇與強化。

        久間先生表示,現在美、日間最大的問題,是為沖繩之「美軍普天間基地移設問題」,這個問題成為過去日本民主黨政權最大的絆腳石,也可能是現在安倍政權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

        雖然如此,安倍政權現在仍再致力於與美國協商修正「美日防衛協力之指針」。該「指針」訂於1978年,反映了「冷戰時代」當時的情勢,規定了「日本有事」之際的美日防衛協力。1997年,該「指針」改訂於「日本有事」外,再加「週遭事態」,即日本周遭事態致日本和平與安全有重要影響之時,美日則協力處理。

        安倍內閣現在進行中之「指針」修正,則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雙方協力之範圍包括美日共同訓練、國際和平維護協力或災害救助之共同協力等。久間先生認為,建構密切的美日合作關係,對台灣之安全保障,是會有正面的影響。

 

參、台灣之安全目標與國防戰略的再思考

一、民進黨陳水扁總統執政期(2000~2008),台灣國家安全主要目標有四項:維護國家主權完整;保障國家永續發展;預防台海軍事衝突;協助區域安全穩定。國防基本戰略是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及全民國防。至於國軍防衛作戰指導原則為:資電優勢;有效反制;戰力保存;聯合截擊及國土防衛。

二、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執政至今(20085~20131),台灣的國安目標及國防戰略,表面上是大同小異,但其戰略的優先次序及政策的執行力道與民進黨時期,則大不相同,甚至與既定目標或戰略背道而馳。例如,馬英九政府的「一中各表」、「外交休兵」等,弱化了維護台灣國家主權;過度依賴「一中市場」,與過量的「開放陸客來台」,也弱化了敵我意識及防敵統戰的心防;另「年度國防預算」逐年遞減,及「全募兵制」之實施而造成的後果,更弱化了台灣自我防衛的能量,與全民防衛的士氣與決心,這些後果與影響對台灣國家生存及國防安全是有極大的衝擊與影響。

三、台海的情勢,近幾年來雖然在表現上有趨緩的情勢,但實際上,中國對台灣的軍力威脅是不減反增。例如:中國瞄準對台灣的飛彈幾年來不斷持續增加部署已趨近1600枚。中國解放軍的機艦航越台海中線的次數亦不斷曾加,其具有投射能力的潛艦甚至經常潛逾至基隆、高雄及花蓮、台東外海;其歷年來的軍事演習的想定亦常以奪取台灣為目標。

        中國政權甚至長期有計畫的對台統戰,早年企圖拉攏台灣深藍、淺藍政治人物、民意代表,近幾年來則大規模拉攏台灣原住民、大學生、勞工、農民、宗教人士、退役將領及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以達到中國對台灣的「入島、入戶、入心」的統戰目的,企圖以軟實力(統戰)達其「統一」「併吞」台灣的最終目標,台灣人民及有識之士,不可不自我反省並提高警惕。

四、基於以上對台海情勢之分析,以及美、日對亞太防衛策略的轉變或調整,個人願就國防專業及經驗,提供下列建議予有識之士參酌,以確保台灣國防安全及自我防衛的能量。

  () 積極強化台灣與美、日就台海、東海、南海及亞太區域的安全聯防及合作。

    1. 就亞太區域的自由無害通航,海底天然資源開發、海難救助及反海盜,對中國解放軍情資的搜集分析(包括台灣剛建構啟用的長程預警雷達等)等方面,台灣、日本、美國皆為共同的利害關係國,彼此皆有相互談判的籌碼。尤其在釣魚台(東海)及太平島(南海)之爭議上,台灣可在實際戰略優勢下,與日、美進行實質(但低調)的雙方或三方會談,就海域自由航行,對解放軍情資之搜集、反恐及海難救助,和平共同開發海底資源等議題達成協議。民進黨執政期,美國政府及智庫曾主導前述議題與台灣協商,或達成協議。

    2. 由美國協助下,建構完成並且已啟用的台灣長程預警雷達,其涵蓋360度迴轉功能;並可偵測4000公里以上的空間距離,其範圍可涵蓋至中國四川、陜西、北韓、關島等西太平洋領空。任何飛彈及空中投射武器在此可能範圍,皆可被雷達偵測,而提早及時攔截敵人的飛彈。台灣可與美日協商如何即時分享此情資,共同防衛來自中國或北韓的飛彈威脅,對三方都有利。

    3. 中國解放軍數年來,逐步從「近岸防衛戰略」,擴張到「海洋防衛戰略」。為阻拒美軍介入台海之衝突,解放軍積極研發並已部署中程的反艦飛彈,目標為打擊美航母及其附屬軍艦。

        對中國可能的反艦飛彈的襲擊,美軍正積極思慮如何因應並突破中國解放軍的「反介入」戰略,並攔截其來襲的反艦飛彈。日本安倍政權現亦積極思考透過「集團的自衛權」之行使,防護在公海航行之美國軍艦,並設法迎擊朝向攻擊美國之彈道飛彈。

        台灣在未來,亦可同樣的以「區域安全聯防」的理由及邏輯,積極說服美日,台灣願透過長程預警雷達,分享中國或北朝鮮來襲的飛彈情資,防護在公海上之美日軍艦。2005年初,台、日、美分享情資,共同追蹤中國潛艦潛越日本琉球及台灣北部海域,並潛入接近關島海域的情資。

    4. 日本安倍政權正在與美國協商「美日防衛協力之指針」之修正,包括美日共同訓練、國際維和行動的共同協力,及災害救助之共同合作等。台灣可設法透過日本,促請美國同意台灣加入區域安全聯防及共同訓練,及天然災害或海難救助之共同合作。雖然美國可能會考慮中國的負面反應,但美國曾低調邀請台灣軍官參加觀察美軍訓練及演習;而且美國也曾派其軍官及退役將領來台參加漢光演習。

  () 台灣應積極落實「國防自主化」政策(國防法第22條及23)讓國防武器裝備與台灣國防民生產業合一。

        台灣早期自研自製的IDF戰機,及民進黨執政時期積極落實國防自主政策的成功級驅逐艦、飛彈快艇、雲豹甲車、及天弓、雄風飛彈,皆是「國防自主」政策的成功案例。其研製及維修過程亦因而帶動台灣龐大的就業機會及國內經濟的發展。台灣應追隨日、韓、澳及以色列等國自己研制軍備武器,包括飛彈、戰機、軍艦、潛艇等,以建構台灣可長久可恃的自我防衛的能量,亦可因此免除美政府及美廠商受到中國因素之打壓或影響而拒絕軍售台灣。

  () 台灣應積極改造國防預算結構,有效運用國軍人力,物力及財力,並提升三軍聯合作戰的效率,及台灣自我防衛的能量

        長期以來,台灣國防部的年度預算結構,人力維持費約佔50%;作戰維持費約佔27%;軍事投資的約佔23%。(未來如實施全募兵制,人力維持會可能超過60%以上),如果再加上退輔會對退伍的軍官將領之退休俸及福利,國防部的人力維持費可能已經超過年度總預算的70%以上,而實際上可用於軍事投資及作戰維持的預算可能會每況愈下,這對台灣軍事戰力的提升,會是很嚴重的打擊。現今,即使美國的年度國防預算,用於人事費用的比例,僅約佔35%而已。

        過去十多年來,國防部雖很努力地透過「精實案」「精進案」至「精粹案」之過程,縮減國軍兵力從約30萬至22萬人左右。但減少的大部份人員是因役期逐漸縮短,屬於基層之士兵及士官;軍官及將官減少的人數比例並不多。國軍欠缺較年輕而有戰鬥力的基層士官兵,然國防部近數年來招募的職業士官兵,顯然不足,這是維持自我防衛戰力的一大隱憂。十多年來,台灣少子化的結果,役男兵源原已不足,加上廢除「徵募並行制」,而實施「全募兵制」,使兵力來源更是雪上加霜,更何況「全慕兵制」比「徵兵制」的人事維持費(薪水、福利金)要多了3~5倍之多。未來如何改善募兵制度之兵源及訓練,及強化三軍聯戰效率,將是國防再造之一大課題與挑戰。

        另外,三軍人數結構比例亦需做必要的調整。長期以來,陸軍人數約佔國軍總數的50%以上,海空軍人數則各佔25%。為配合現實及未來可能的「制空、制海、反登陸」的作戰準則,國軍三軍人數可考慮陸海空軍各佔3/1之人數比例。

  () 台灣應強化國家危機因應處理及政府持續運作的機制

        環觀國際及台海情勢,因國際爭端導致軍事武力衝突,或國家內部因群眾運動造成社會失序,或風災、核災、地震、海嘯而造成國家內部遭受嚴重破壞等。如果以上各種危機出現在台灣,輕則可能造成人口傷亡,重則公權力失序,政府瓦解,導致中國解放軍可能因而趁機犯台之危機。

        因此,台灣應強化既有的國家危機因應處理及政府功能持續運作的機制。例如,政府最高領導人及行政首長因傷亡不能視事時,國家最高行政權及軍隊指揮權之歸屬如何確定,又如因戰亂或災變而導致基本民生用品缺乏,或因而致交通、通訊中斷時,政府功能如何繼續運作等,都必須有因應之機制,以確保國家之安全及人民之生命財產及福祉。台灣過去曾遭逢災變,如中部921大地震及88風災等造成重大災害,而使政府功能及公權力受到挑戰,值得警惕。

 

肆、結論

        中國軍力的急速崛起,使台海兩國軍力的平衡逐漸傾向對中國有利,尤其中國海軍潛艦不斷潛越台海及日本海域,是對台灣造成當前最大的威脅,也對美日安保協議及亞太區域的安全,造成了嚴峻的挑戰。中國企圖阻止或遲滯美日對台海的救援的『反介入』戰略,是中國遂行其「遠洋戰略」的手段與目標。因此,中國犯台的策略,也就是中國對美日的戰略。

        美日安全保障協議是維持亞太區域和平與穩定的基石,也是阻赫中國解放軍急遽崛起且威脅亞太的主力,這可從近幾年來東海、南海主權衝突危機,證實美軍在亞太的「軍事平衡」戰略的必要性及正當性。

        日本「安倍政權之防衛構想」,明顯勾勒出日本將更積極強化美日安保聯盟,將擴大日本軍備及自衛的能量,並計畫修改日本「防衛計畫大綱」及「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另推動「集團的自衛權」,此意味著日本為確保亞太地區的安全,願共同承擔責任。

        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觀點上,美國在北韓、伊朗、敘利亞等中東問題固然需要中國的配合,但在經濟及軍事戰略上,中國畢竟也是美國的敵對競爭對手。因此美國必須強化美、日安保協議的運作,並且要積極與台灣、菲、越、新、澳、印尼等亞太盟國,擴大政治、經濟及軍事戰略的雙邊或多邊合作,如此,才能確保美國在亞太區域制空制海權的主導地位,及其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並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面對中國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急速崛起,台灣已不能獨自對抗中國崛起的軍力,獨自承擔台海和平穩定的責任,據中國軍事情資,2020年,中國解放軍將具備武力奪台的軍事能力,並具有阻止或遲滯美日馳援台灣或介入台海衝突的能量。如果台灣淪陷成為中國的內海,中國可擴伸及延長其戰略,攻擊美、日優勢,並使美日安保協議在亞太第一島鏈的安全防衛上受到嚴重的挑戰。因此台灣可建議美國依美國的「台灣關係法」,應積極協防台灣,軍售最先進的戰機、戰艦、潛艇及防禦性飛彈投射系統,更重要的是協助並把台海防禦納入亞太區域安全聯防及軍事合作的機制之內,讓美、日、台、韓、菲及東南亞國家共同承擔亞太區域安全穩定的責任,並阻赫中國軍事霸權的威脅。

 

本文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