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沒有服務 「長照保險」是空的

2014-07-10

【王品】

「長照保險法」從2009年就由國發會規劃完成,但直到今年衛福部才對外公開草案樣貌。這份神祕的法案一出爐,媒體關注焦點多在「是否全民納保」、「人民保費負擔多少」、以及「保險商機」。但是極少人追問:長照保險如果在近期開辦,我們能得到什麼服務?

長照服務不到位,長照保險來卡位?

台灣老年失能人口從2009年約41萬人,成長到2013年約45萬人(依照衛福部老年失能率16.5%計算)。而過去五年政府長期照顧服務的成長為:(1)居家服務:從服務22,392人成長到40,300人,佔全體老年失能人口比例從6%成長到9%;(2)日間照顧服務(日間托老所):從服務失智症者58人成長到273人;失能者從557人成長到1,605人;兩者合計,日照服務量佔全體老年失能人口比例,從0.2%成長到0.4%;(3)居家照顧服務員僅從4,794人成長為7,326人。

這樣的服務項目、服務量能、成長速度與人力準備,請問要如何應付10年後(2025年)台灣即將達到的474萬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20%)?

5年來政府忙著規劃保險,卻避而不談對於服務有何解方,僅端出「長照服務法」與「長照服務網」這兩個完全空洞、一五一十照抄現狀的文案,沒有突破任何「人力、空間、與服務型態」桎梏。試問,這樣繼續走下去,台灣長照會有解?繳了保費又能得到什麼?

 

日、韓記取德國「現金給付」失敗教訓!

目前所知,衛福部規劃讓大家能得到的一項保險給付叫做「現金給付」,但根據我國國情與國際經驗,這是一項非常有風險的規劃。光看最近農保修法的例子,就知道「給錢」的福利在我國有多麼易放難收。

再者,德國學者Schmähl & Rothgang1996)指出,德國政府早先預估,在宅養老的民眾中,選擇領取「現金」與「居家服務」之比例將約為5050。但該草案實際送入德國國會時,「現金」額度被提高,亦即現金給付的金錢價值達到實物給付(居家服務)的一半,政策設計者隨即修正預測為8020,而這個比例果然成為開辦後的實際比例。

當時德國學者估計,德國人對「現金」的偏好僅是長保開辦後的短期現象;長期來看,當德國社會的孝道壓力減低、個人主義增強與生活型態改變、以及潛在的照顧人手(即4065歲的女性)減少,「現金給付」可能會漸失其魅力。不過歷史的發展與他們的預測相反,德國長保開辦近20年,「現金」偏好始終居高不下。至今「未入住長照機構者」中,仍有近八成在提領現金給付(參見德國聯邦健康部之公告),且德國家戶內之照顧模式(以女兒、媳婦為主)亦未隨長保開辦而改變。

日本就是因為看到德國長保的前車之鑑,故其2000年開辦長照保險時,不敢在其中放入「現金給付」選項。而韓國於2008年開辦長照保險,亦非常審慎的僅允許「離島與偏鄉」可領取現金給付,開辦後實際領取現金者果然不到1%。我國這種「要服務沒有服務」,且思維還停留在「給現金」的長照保險規劃,怎不令人憂心?

(作者為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好文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703/427080/ (原文刊登於20147月日《蘋果日報》)

Shar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