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20131204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3-12-04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13.12.4.

 

今日焦點:中國防空識別區

習近平或曾批准東海新防空識別區

作為中國施壓的最突出表現,中國宣布的新防空區似乎曾獲得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批准。一年多以來,北京方面一直在施加壓力,意圖削弱日本對東海爭議島嶼的控制,進而擴展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長期權益。習近平在過去一年中不斷積聚權力,對日本表達的不滿也日益強烈。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今年9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在與強硬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短暫偶遇之時,習近平表示,日本必須「正視歷史」。(紐時中文網12.3.

民主進步黨第十五屆第六十次就空識區議題表明立場民主進步黨官方網站12.4.

中國擴大東海「防空識別區」 台灣軍方:守土不讓(自由亞洲電台12.3.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發表談話(新華社12.3.

中國外交部就東海防空識別區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新華社12.3.

Safeguarding the Seas:How to Defend Against China's New Air Defense ZoneForeign Affairs 12.2.

China's ADIZ: Taiwan's DilemmaThe Diplomat 11.28.

 

目錄

中國觀察

˙        二次國土調查 中共明年推新型城鎮化規畫

˙        央行出台關於金融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意見(附全文)

˙        陸資源型城市發展面臨過度開發

˙        兩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嚴格規範黨報黨刊發行工作

˙        香港政府宣佈啟動首輪政改諮詢

中國與世界

˙        拜登關切中國空識區但未要求撤銷

˙        彭博社京滬辦事處被搜 隨卡梅倫訪華記者禁入記者會

˙        英媒批英相避談人權 中媒貶英已非大國

˙        美國對「韓國計劃雇用華為建網」表關注

˙        烏克蘭總統如期訪華突顯經濟問題嚴重

˙        歐洲有個中國叫義大利

中國與台灣

˙        兩岸民間經貿團體 再傳互設辦

˙        中移動來台 洽行動支付

˙        營救被俘特務 傳我曾與中談判

˙        觀點評論台自經區與滬自貿區 金融比較

˙        伸手不打笑臉人 生為民共媒介

 

中國觀察

二次國土調查 中共明年推新型城鎮化規畫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二○一四年經濟工作,要求做好「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外界關心、投資數額龐大且涉及大陸各區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規畫,將會很快實施,增強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明確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另外,中共當局將進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這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將全面清查全大陸的各類土地資源底數。〔政治局: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做好房產調控〕(聯合報12.4、新華網12.4.

央行出台關於金融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意見(附全文)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出台《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金融支持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便利跨境投資和貿易的具體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進一步擴大試驗區對外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二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使區內企業和個人更加靈活使用本幣進行跨境交易,降低匯兌成本,減少匯率風險。三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改革進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四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逐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央行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30條意見全面解讀〕(中國人民銀行網站12.221世紀網12.2.

陸資源型城市發展面臨過度開發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表示,大陸資源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資源過度開發及超強度開發的問題。除了是追求GDP等不正確政績觀的反映,根本上是體制和機制問題。他指出,大陸的國家財稅體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權也要進一步理順,並且要進一步推進資源稅與環境稅的改革。(中央社12.3.

兩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嚴格規範黨報黨刊發行工作

 

近日,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嚴格規範黨報黨刊發行工作 嚴禁報刊違規發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目前各地正在組織開展2014年度黨報黨刊發行工作,總體情況平穩有序。同時也要看到,一些非黨報黨刊搭車發行,一些地方利用行政手段強行攤派或變換手法隱形攤派,嚴重擾亂報刊發行秩序,嚴重損害新聞媒體聲譽,增加基層負擔,幹部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規範黨報黨刊發行工作,加大違規報刊發行治理力度。(新華網12.2.

香港政府宣佈啟動首輪政改諮詢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宣讀聲明,就下一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宣佈啟動首輪政改諮詢,為期5個月。她表示,諮詢文件內容將會列出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重點議題,讓市民提出意見。這些重點議題包括:提名委員的人數和組成、提名委員會的選民基礎、提委會的產生辦法、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程序、普選行政長官的投票安排、任命行政長官的程序與本地立法的銜接,以及行政長官的政黨背景。BBC中文網12.4.

 

中國與世界

拜登關切中國空識區但未要求撤銷

 

美國副總統小約瑟夫·拜登(Joseph R.Biden Jr.)週二用謹慎的口吻表達了對日本的支持,他宣稱,美國對中國採取行動試圖控制其與日本有爭議的空域的做法「深表關切」。但他沒有要求中國撤回行動,他呼籲這兩個不和的鄰國展開對話。〔拜登亞洲之行,既要安撫日本也要穩住中國Remarks to the Press by 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and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of Japan〕(紐時中文網12.4、紐時中文網12.3The white house 12.3

彭博社京滬辦事處被搜 隨卡梅倫訪華記者禁入記者會

總部設於美國紐約的彭博通訊社懷疑因報道有關中國領導人的貪腐醜聞而遭中國當局針對,3日之內兩度遇上「麻煩」。據外國傳媒報道,彭博位於北京和上海的辦事處1130日突然同日被搜查,原因未明。前日,彭博一名跟隨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的駐英記者,又在採訪卡梅倫與中國總理李克強的聯合記者會時被拒之門外。〔國否認封殺美國彭博社記者〕(明報12.4、法國國家廣播電台12.3.

英媒批英相避談人權 中媒貶英已非大國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避談人權被國內媒體指為「虛偽」。中國媒體《環球時報》則把英國稱為一個「適於旅遊和學習的老牌歐洲國家」。卡梅倫此次中國之行有可能成為一個「潮濕的爆竹」。英國媒體對他的中國之行狂轟濫炸,而中國媒體對他的歡迎冷冷清清。〔環球時報:中國輿論很難對卡梅倫熱情起來〕(BBC中文網12.3環球時報12.3.

美國對「韓國計劃雇用華為建網」表關注

 

美國兩個國會委員會負責人對韓國計劃雇用中國華為公司為其建立無線網絡的有關報道表示關注。根據媒體報道,韓國的LG U+寬帶網絡已經選擇華為公司為其建造全國範圍的無線網絡。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和情報委員會主席費恩斯坦都表示,有關報道引發了對美韓盟國關係之間安全合作的擔憂。(BBC中文網12.4.

烏克蘭統如訪華突顯經濟問題嚴重

盡管有成千上萬抗議者在街頭抗議要求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下臺,但他昨日如期抵達中國,就數十億美元的貸款和投資進行談判,這些貸款和投資有望支撐境況不佳的烏克蘭經濟。亞努科維奇未能展示其控制國內局勢的信心,反而堅持如期訪華,這反映出烏克蘭經濟問題的嚴重性。〔烏克蘭總統如期訪華突顯經濟問題嚴重〕(FT中文網12.3, 4.

歐洲有個中國叫義大利

 

這看上去有點符合人們對印度或者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想像:十幾個人在擁擠不堪的服裝廠房中工作、生活。他們每天最多工作到18個小時,而工資卻少得可憐。他們睡覺的地方是狹小棚屋中的紙箱上,屋內沒有窗戶。但義大利《晚間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一篇報導中的這些畫面不是來自亞洲,而是來自托斯卡納地區的服裝廠。其中一家廠房最近起火的新聞讓中國勞工的境遇成為義大利媒體關注的「焦點」。(德國之聲12.3.

 

中國與台灣

兩岸民間經貿團體 再傳互設辦

岸民間經貿團體互設辦再傳好訊息,兩岸即將出現第2個設立辦事處的經貿團體。大陸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海貿會)準備來台成立大陸經貿辦事處;而電電公會祕書長陳文義3日也證實,將升級大陸昆山、東莞聯絡處為辦事處,預計本月召開的兩岸經合會討論過後,就會正式拍板。值得注意的是,具大陸半官方身分的海貿會,此次赴台成立辦事處意義重大,意味大陸半官方的經貿團體終於能夠擺脫政治色彩顧慮,進駐台灣。(旺報12.4.

中移動來台 洽行動支付

中移動副總裁劉愛力3日率團來台,展開兩岸電信產業合作交流參訪。據了解,雙方除了在兩岸號碼透傳達成共識,亦將行動支付列為未來兩岸通訊產業合作重點。(聯合報12.4.

營救被俘特務 傳我曾與中談判

軍情局幹員朱恭訓及徐昌國兩位現役上校在二○○六年六月間遭中國誘捕,目前仍被關在中國廣西南寧,我方多次表達全力營救決心,昨天傳出在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任內,我方曾派出國安局、軍情局官員,到第三國與中國國安部人員進行秘密會談,但因雙方未達成共識因此宣告破局。(自由時報12.4.

觀點評論台自經區與滬自貿區 金融比較

兩岸推出自由經濟或貿易區都是期盼由金融開放帶來好處,但又想避開金融開放會帶來的壞處,但兩岸金融開放走向不同,原因都是因地制宜,這包括歷史演化,人文環境及金融制度不同所致。大陸國土大,故以試點為主,台灣國土小,以業務切割為主。在未來,那種特區可以帶來當地人們更多福祉,是關心的重點。(工商時報12.4.

伸手不打笑臉人 生為民共媒介

更為深遠的意義還在於,當前民進黨與中共官方尚無法建立正式的互動機制,縱使大陸方面也希望加強與民進黨人士的互動,但黨際交流還是有各種前提限制。在台陸生沒有政治色彩,也沒有包袱,完全可以成為民進黨與大陸接觸、增進對大陸感性認識的對象,而這也符合黨主席蘇貞昌當初所言要關注「未來的中國、經濟以外的中國,以及更廣大的庶民中國」的立場。(旺報12.4.

 

(本資料由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提供,不代表本智庫觀點)

Shar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