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20131112 每日國際暨兩岸新聞輯要

2013-11-12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2013.11.12

 

亞太地區 

◎菲律賓總統宣佈全國進入災難狀態(BBC)

菲律賓遭受到超強颱風“海燕”的災情之後,總統阿奎諾11日晚宣佈全國進入“災難狀態”以加快救援工作。阿奎諾宣佈,向社會福利部和公共工程與公路部的快速反應基金加撥11億比索的款項,並下令所有政府部門和機構根據行動計畫與指令,全面投入搜救、援助和重建工作中去。

◎美國華盛頓號航母赴菲律賓救災(BBC)

美國五角大樓表示,在菲律賓遭受超強颱風災情後,美國已下令派“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前往菲律賓協助救災。目前正在香港停靠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將在4872小時內抵達災區。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宣佈,政府已下令要求部署在新加坡附近的一艘英國軍艦“全速”開往菲律賓災區,參與救災工作。 

◎日本捐1千萬美元 助菲救災 (央廣新聞)

強颱海燕在菲律賓造成嚴重災情,日本今天(12)決定捐助1,000萬美元,為災民提供緊急援助。 日本外務省表示,這筆款項將送交國際援助機構,為菲律賓災民提供緊急收容、糧食和飲水。 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派遣一支緊急醫療團隊前往菲律賓災區。

◎泰國有爭議特赦議案遭參議院否決(BBC)

一項有可能導致前總理塔信平安返國的特赦議案週一(1111日)遭到泰國參議院否決。數萬民眾曾走上街頭,反對這項由執政的為泰黨提交的議案。該特赦議案週一遭到了參議院全部141名議員的否決。

◎韓俄首腦會晤將簽署免簽協定 (新加坡聯合早報)

韓國總統朴槿惠將於13日在青瓦台與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首腦會談。據悉,雙方將在會談上簽署免簽協議。雙 方將在會談結束後發表《聯合聲明》,其內容涉及兩國面向未來的合作關係、具體合作方案、擴大人員交流、雙方在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合作方案等。

◎日本擬與土耳其開展防衛技術合作  (新加坡聯合早報)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12日透露,日本和土耳其兩國政府正探討在防衛領域開展技術合作。具體方案中包括共同研發坦克引擎。雙方正在展開協調,擬在今後確定具體合 作領域後,締結限制向第三國進行技術轉移的政府間協定。

◎處置核燃料棒,福島清理關鍵之役 (紐約時報)

自從兩年半前福島第一核電站(Fukushima Daiichi)失控以來,這是讓美國官員最為緊張的地方:4號反應堆的乏燃料池,在一次氫爆炸把建築物的屋頂掀掉以後,裡面容納着的1500多個燃料組件就一直暴露在空氣中。接下來的10天里,東京電力公司要執行一項精密而危險的任務,使用一台吊車將池中的燃料組件取出。移除燃料棒的嘗試,突顯出電站需要做的工作是複雜且充滿危險隱患的。

◎國際法庭:柬擁神廟主權 泰須撤出 (中時)

針對柏威夏寺(Preah Vihear temple)周遭4.6平方公里的土地究竟屬於柬埔寨或泰國,荷蘭海牙國際法院11日做出裁決,認定主權屬於柬埔寨。國際法院1962年曾裁定柏威夏寺(泰方稱考伯威寒寺)的主權屬於柬埔寨,如今進一步對該裁決做出解釋,認定「柬埔寨對整個柏威夏山岬擁有主權,泰國有義務撤出駐紮的軍隊、警察、或其他執行守衛的人士」。

 

美洲地區

◎耶倫的難題:調和美聯儲內部意見分歧 (華爾街日報)

如果耶倫美聯儲主席的提名獲得確認,那麼她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管理美聯儲內部的激烈爭辯,以及這些爭論常常向公眾發出矛盾信號的問題。美聯儲內部越來越多的公開意見分歧有時候也會給市場帶來困擾,使人們難以看清美聯儲的政策。耶倫可能會試圖在官員如何公開發表言論闡述美聯儲決定方面加強約束。

◎經濟復甦不均衡 美就業市場分化加劇(華爾街日報)

美國就業市場復甦出現分化,而且有惡化的趨勢。對於有著較好工作的人群而言,薪資有所增長(速度較慢),很多家庭償還了債務,而且其資產(住房、股票等)價值強勁反彈。但其他很多人(青年、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幾乎根本沒有任何狀況好轉。招聘活動依然疲軟,可以找到的工作大多薪資水平很低或是兼職工作。美國勞工局表示,10月份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成年人(既未工作也未尋找工作)佔35年來最高水平。由於找不到全職工作,有超過800萬美國人在做兼職工作。

 

歐非中東

◎敘反對派同意參加和談 稱阿薩德必須下臺(路透社)

敘利亞反對派週一同意參加在日內瓦舉行的和平談判,但稱總統阿薩德不能在過渡政府中擔任角色。和談日期尚未商定,美國和俄羅斯的分歧以及敘利亞反對派無法確定態度導致和談數次延期。美國歡迎敘利亞全國聯盟參加和談的決定,並對其提出的釋放囚犯和允許人道組織進入的條件表示支援。

◎歐盟盼各國在華沙會議承諾減碳 (中央社)

歐洲聯盟希望11日至22日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對於降低廢氣排放能得到各締約國自2014年就有的具體承諾。而且這些承諾於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締約國大會就能寫進協議,並且從2020年開始實踐。不過,在華沙的會議討論就可以看出各國對於減碳措施仍有不同的立場。

 

台灣與兩岸關係

◎英國首相卡梅倫將率貿易代表團訪中(華爾街日報)

卡梅倫(David Cameron)12月初將率領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這是中英雙邊關係緩和的標誌。卡梅倫去年與達賴喇嘛(Dalai Lama)會面,引發中國政府強烈不滿。英國財政部(Treasury)表示,受訪中行程影響,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將把秋季聲明發布時間推遲一天至125日。秋季聲明是英國兩大年度聲明之一,屆時將公佈經濟政策和預算案。

◎中國拒絕路透社資深記者簽證申請 (紐約時報)

中國政府拒絕了一名路透社資深記者的簽證申請。這名記者名叫慕亦仁(Paul Mooney)。他表示,中國外交部上周五知會路透,不會給他簽發常駐記者的簽證,但拒絕提供解釋。拒絕給慕亦仁簽證的決定出台之時,正值外國新聞機構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中國一直在利用經濟實力、簽證和網路控制來表達對其眼中不客氣的報道的不滿。

 

(本資料由民主進步黨國際事務部提供,不代表本智庫觀點)

Shar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