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年金改革系列之十三] 我國年金改革的目標與原則

2013-01-28

建構社會團結模式的年金制度改革系列之十三

我國年金改革的目標與原則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智庫  2013.1.28

 

我國年金改革的目標與原則設定如下:

壹、改革目標

一、健全財務制度,永續發展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與退休金制度的財務危機,必須調整制度結構因應之,而非單獨期待政府的撥補充填。任何社會保險均必須以財務自給自足為原則,在此原則下,精算合理的保險費率,以支應社會可接受的適足給付水準。改革的同時,考量人口老化、預期壽命延長,未雨綢繆,避免將潛藏債務移轉給下一世代去承擔,造成世代不正義。

二、拉近給付水準,俾利促進社會團結

現行的社會保險與退休金制度之所以引發社會改革的聲浪,除了財務失衡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給付不公平,所得替代率偏高,且職業別間差距大,不只引起階級對立,進而將引發世代衝突。面對社會安全體系的財務危機,應逐步拉齊不同職業別間的保障差距,且軍人、公教人員、勞工、農民的調整方向應一致。改革的重點是建立公平的給付制度,拉近不同職業別間的所得替代率差距,創造社會團結的契機。

三、合理分擔保費,創造勞資政三贏

各職業別的保險費分擔,受僱者、雇主、政府負擔比例不一,莫衷一是。應全面檢討,使其合理化。雇主(含政府作為雇主)負擔比例應是社會可接受的水準。受僱者不論是受僱私人企業,或是政府部門,其分擔比例也宜一致。政府除作為雇主應分擔保費或提撥責任外,應以補助經濟弱勢者,或補償歷史、戰爭、族群等受害者為原則,不宜針對職業別進行額外補償。

四、局部整合制度,期使分立但一致

分歧複雜的社會保障體系最容易造成以國家資源圖利特定群體,導致利益分配不均。但是,要將我國各職業別的社會保險與退休金制度一夕之間合而為一,實有困難。事實上,即使制度分立,只要內涵整合,一樣可達成公平合理。務實的作法是進行局部整合,將各職業別的社會保險養老年金與退休金整合,避免重複保障;同時將各職業別間的保險費、給付、投保年資、退休年齡等齊一化,達到制度分立內涵一致的境界。

五、擴大保障範圍,讓全民皆獲保障

社會保險制度具有風險分擔與所得重分配的功能,也是現行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的主體,但仍有私校教職員與農民,尚未完全被社會保險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所涵蓋,為讓每一個國民都受到同等的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應擴大社會保險的涵蓋率,將私校教職員與農民納入社會保險老年年金保障行列。而軍人保險、公教人員保險的給付未年金化,也應一併處理,以符合世界潮流。

 

貳、改革原則

一、永續性:財務健全、收支平衡、制度永續發展,兼顧世代間的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與負擔能力;同時,避免人民對社會安全制度不信任而擠兌提領。

二、公平性:不因職業不同,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有明顯差異。宜同步改革,拉近不同職業別的老年給付水準,亦即年資給付率、投保薪資計算、退休年齡、所得替代率等均應朝公平一致的方向調整。

三、合理性:社會保險的費率必須負擔得起,以免影響工作時期的可支配所得;且兼顧受僱者、雇主、政府的負擔能力;退休年齡應呼應人口老化的趨勢、就業人力的新陳代謝,以及社會可接受的退休條件。

四、務實性:在勞工保險年金化制度改革前與軍公教退撫新制改革前的基金潛藏債務,經精確計算後,應由政府與年金制度改革前的獲利者分年撥補回填。年金改革後的保險基金財務則應健全自足,政府除應分擔的保險費外,不宜再額外負擔債務,否則政府財政永無健全之日,社會將陷入無止境的利益競奪。

五、效率性:保險基金投資應更有效率、資訊應公開透明,以及擴大利害關係人的基金管理與投資經營參與。

 

[系列1] 我們為何要推動社會團結模式的年金改革

[系列2] 我國年金制度發展的沿革

[系列3] 我國的年金制度有多分歧與複雜

[系列4] 我國的年金體系潛藏多少債務

[系列5] 勞工保險的潛藏債務有多嚴重

[系列6] 職業不同保費分擔就該差很大嗎?

[系列7] 職業不同老年年金保障就該差很大嗎?

[系列8] 我國年金所得替代率為何會超高?

[系列9] 十八趴優惠存款為何必須改革

[系列10] 太早退休會把年金制度拖垮

[系列11] 人口老化加速各國年金改革壓力 

[系列12] 確定提撥制年金是好的選項嗎?

 

Shar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