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韓國前駐英大使趙潤濟蒞臨新境界智庫就全球經濟與韓國經濟趨勢發表演講

2014-12-26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於1226日上午,邀請韓國前駐英國大使與韓國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趙潤濟蒞臨智庫,針對全球經濟與韓國經濟趨勢發表演講。趙潤濟教授也曾於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等機構擔任資深經濟學家,現任韓國西江大學教授。會中,他也談到對中韓FTA的看法和韓國簽署FTA的戰略佈局。

 

林全執行長表示,很難得在政大邀請趙大使來台訪問期間,有這麼寶貴的機會和趙大使進行國際情勢和區域經濟的意見交流,他的意見可以作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和區域談判的借鏡。

 

趙潤濟教授在演講中談到,韓國與台灣的經濟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從發展中國家變成已開發國家。但兩國在經濟結構上也有所不同:韓國偏重於大企業,而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且台灣民眾的儲蓄率比韓國高得多。

 

對於全球經濟趨勢,趙教授認為,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經濟已見復甦,但美歐等國的所得皆未回復到危機前的成長軌道,未來也仍將是緩慢復甦的過程。供給剩餘與需求降低,已形成全球經濟的「新常態」:低成長、低通膨與低利率。從供給的角度來看,科技創新的速度趨緩;從需求而言,人口趨勢如出生率的降低、人口移動更快、人均壽命更長,以及消費型態的變遷,皆使需求持續降低。

 

至於全球經濟的結構問題,趙教授引用皮克提(Thomas Piketty)《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研究說明,所得分配的惡化趨勢,代表資本主義將受到更嚴厲的挑戰。而全球化趨勢的影響,如羅迪克(Dani Rodrik)所言,讓主權國家要因應全球化的國內衝擊時更加棘手。

 

就區域經濟情勢而言,趙教授表示,美國復甦的速度將比歐盟快,這是因為美國去槓桿化與金融體系的調整較歐盟快。歐洲的衰退仍將持續,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通貨緊縮的覆轍。日本的量化寬鬆與安倍經濟學政策,似乎還難以扭轉低成長的趨勢,需要實踐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而其債務規模過高、影子銀行成長過快等金融問題,為其發展之隱憂。

 

對於中國的債務問題,趙教授特別指出,以往中國倚靠高成長與高通膨,以及債務重整,可以將債務比例逐步削減,使其規模得到控制。然而如今成長已達個位數,今年可能無法達到原先設定的7.5%目標,未來還會進一步降低。中國無法像以前一般靠成長與通膨削減債務,這個問題將要花更久的時間來解決。

 

對於韓國的經濟問題,他認為韓國經濟會持續復甦,明年的成長率將從今年的3.5%微升至3.8%。但是韓國經濟的結構有許多隱憂,包括勞動生產力過低、人口高齡化太快、工作人口比例急跌、所得停滯、分配惡化、薪資所得佔GDP比例(勞動份額)下降、儲蓄率太低、債務比例過高等問題。這些隱憂讓政府的政策選擇變得更少,政策在短期內也不容易見效。

 

關於全球化的挑戰,韓國以對外積極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來因應,趙教授認為,這雖是十年前(2004年)啟動的經貿戰略,以歐美為優先推動對象,但其影響是在最近23年才開始出現,韓國國內對FTA也還有很大的反對意見。中韓FTA為低度開放的FTA,但在韓國內部也引起很多討論和關注。中國崛起對韓國也構成挑戰,他認為韓國憂慮被日本與中國夾擊,尤其中國強烈的削價行為與國內政策補貼,對韓國的許多產業如造船、化工業等都產生嚴重的打擊。

 

然而趙教授表示,韓國追求以開放促進創新升級的貿易政策不會改變,韓國在生產技術與管理上仍保有優勢,能夠因應全球化加上中國崛起帶來的下一波競爭。他也建議在區域合作上,亞洲國家的經濟壁壘降低,但政治衝突加深,需要各國更多的交流來加以化解。

 

趙教授認為韓國經濟過於依賴、也過於偏好大財團企業,而後者有許多在成為全球性企業後,韓國政府更難以透過經濟政策來影響其行為。台灣對韓國經濟充滿興趣,但韓國反而認為台灣經濟,尤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以及其展現的高生產力,值得韓國學習與參考。

Share/Bookmark